当前位置: 首页 > 悬疑灵异 > > 我真想当个好皇帝
我真想当个好皇帝
作者:www.激情网站   |  字数:48  |  更新时间:2023-02-02 04:39:43/span>  |  分类:

悬疑灵异

第十八章朝会五  国君不当人子!真想  这是当个帝众臣心中的共鸣。  甚至已位居太师之位的好皇任巍嘴角也是抽搐了一下。  人生在世,真想所图无非钱权名望三样。当个帝  而名望这种东西属于有一定资本的好皇人都回去追求的东西。  为何一些世家门阀会帮助乡村修路修桥?为何会在受灾的真想时候拿出钱粮来救济百姓。  无非就是当个帝为了名望。  而这些朝堂上的好皇豪门更是如此,将捐赠的真想钱财公之于众,谁还敢划水?  你敢捐个一两百斤粮食,当个帝第二天保准被魏国百姓指着鼻子唾骂!好皇  名望是真想一点,损失也是当个帝一点,在座的好皇世家豪门都是魏国巨头般的存在,谁的家中没有一些产业,卖点土特产啥的。  名声没了,谁还去你家买东西?  虽然没有口碑这个词,但基本概念早就形成了,众臣也不是傻子,稍微一想便能抓住其中的关键点。  见到众臣吃瘪的表情,李赫心情畅快,接着说道:“诸爱卿无需谢朕,此时正是诸位爱卿名垂千古之际,募捐前三者,朕会令史官载入魏史当中。”  记录魏史当中??  所有人都愣住了,一副见鬼了的表情,随后,众人齐齐跪服,高呼万岁!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名望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消磨在岁月长河之中,唯独载入史册,方可青史留名!  哪怕只有寥寥一句:“魏四百一十三年,洛水泛滥,某某某捐资。”  便以足够。  李赫想了想,接着说道:“下诏九州,命各州郡太守府前立石碑,号召举国商人,氏族,捐资钱粮,每州前三者,朕亲自召见。”  可以预料,这道旨意一旦下发出去,会引发何等热烈的反馈。  前世打赏第一可以面见女主播,都能引发无数人的追捧,现在全国前三可以载入史册,各州郡前三可以进京面圣!  这当中的差距,可不是一次管鲍之交能够相提并论的!  后者可以得到的政治资源,更是无法用钱财估量的。  随后李赫又劝勉了众臣几句,便结束了此次的小朝会。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多,众臣退散之后,李赫也回到了御书房中,开始批改奏折。  奏折数量并不多,都是经过筛选后才呈上来的,但即便如此,李赫处理完这些事情也到了晚上八点多。  终于能休息了……  李赫伸了伸懒腰,忙活一天,累都累死掉。  但屁股刚离开椅子,又想起了朝廷权力混乱的事情。  只能叹了口气,继续坐回椅子上……  大陆发展上万年,各种制度早已完善,什么三省六部,三公九卿之类的制度在大陆中都以各种方式呈现。  但魏国算是比较奇葩的,他有两套行政班子,三省六部一套,三公九卿一套,有点类似于世界警察的制度。  目的也很简单,互相制衡,一开始的时候,三省六部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为首,三公九卿以丞相,大将军,御使大夫为首。  但随着朝堂局势的推演,双方不再单纯的以官制划分界限,而是以两者的关系划分。  就像如今的局势是以丞相为首,六部为辅的一套班子,但九卿之中也并非全部都是空架子,其中某些官员也是有一些实权的。   这样做固然能互相制衡,但办事效率难免低下,而且权利混乱,不好管理。  李赫从巫塔中兑换了一枚一品的有提神效果的丹药,再次拿出纸笔,将历朝历代的制度书写上去。  想了半天,仍旧举棋不定。  其实历朝历代的制度都是以秦朝为基本盘子,然后再此基础上修修补补,没有哪个是最好用的,只有最适合的。  就比如王莽的制度放在现代来看,无异于神来之笔,但他失败了……  败的原因无非是不符合当时最大的集团“地主”的利益。  周朝的分封制看上去有些荒谬,但如果结合那个时代的情况来看,分封制无疑是最适合的。  那时人烟稀少,交流困难,再加上大部分地区都需要去开荒,以那个年代的人来看,土地是无限多的,周天子才会慷慨的分发出去。  因此,一个合适的制度,要结合实际国情来做决定。  魏国此时的国情符合哪个朝代?  深思熟虑后。  李赫最终拍板,决定采用明清的制度,废除尚书令,六部直接对国君负责,再设立监察司以内阁。  监察司下又细分御史台,锦衣卫,以及一些特务之类的。  内阁制度在权利的集中方面其实相较于军机处是有些不如的,但这毕竟不是普通世界,个体的伟力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格局,李赫不得不将一些时间拿出来修炼。  拥有一定权力的内阁制度反而更加适合目前的情况。  魏国究其根本还是处于封建王朝,既然是封建王朝,那么明清制度无疑是将其发展到顶峰,自己只需要稍作修改便可使用。  熬到凌晨两三点,李赫总算拟好了大致的规划,将其小心翼翼的收起来。  “等过些日子权力彻底巩固之后,再进行调整……”  夜深人静,在宫女太监的服侍下,李赫漫步在皇宫之中。  凌晨的空气格外清爽,微凉,夜色笼罩大地,有种窒息的感觉。UU看书 www.uukanshu.com   别人走错了大不了重头再来,自己走错了,整个魏国上下千万百姓都将伴随着他踏入深渊……  掌权固然爽,但这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啊……  第二日,李赫起床时也才六点多,没办法,熬夜反而更加容易早起。  刚一睁眼,习惯性的想赖一会儿床,但一想到如今的局势,李赫咬咬牙,下令召六部尚书议事。  从巫塔中又兑换一枚提神丹,以及气血丹,一股脑的吞下。  没办法,实在疲惫,只能靠着嗑药来缓解。  过了半个时辰,李赫吃完早饭,六部尚书也都到齐了,七人开始商议赈灾的具体细节。  七人在民主、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双方就赈灾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方案,深入的交换了意见和建议。  李赫主要还是根据前世的经验,提出想法,而后几位大人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可行。  最终大部分稍作修改后都列入的赈灾方案当中。  谈论到中午,七人总算达成广泛的共识,确定了赈灾各方面的政策,随后六部尚书退去,开始执行。  草草用过午饭后,李赫又动身前往翰林院,他处理蒙家的计划还没有完成呢。  “多事之秋啊……”  赈灾是一件事,处理蒙熙余孽又是一件事。  下午还要前往宗正以及大理寺走个过场。  自从巫塔苏醒后,自己筹划斩杀蒙熙,已经过了整整三天,而这三天里,自己休息时间也就十个小时。  唉。  当国君真累。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