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茶叶文化茶叶文化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山海经里关于茶的典故]
寇鸿远
发布时间: 2022-08-04 09:01:00
【茶叶文化】72人已围观
简介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远古时期的神农在神农架、武当山一带搭架采药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颗野生茶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
原标题: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关键词:山海经里关于茶的典故
作者:王磊 杨媛媛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远古时期的神农在神农架、武当山一带搭架采药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颗野生茶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认识并利用茶,从而开创了茶文化的历史,而神农也被后人尊之为“茶神”。

武当道茶始于老子
中国是茶之古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中国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传说。相传神农为普济苍生,尝遍百草,观察每一种植物对人身体产生的影响,从而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嫩叶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将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之说流传千古。
明朱权所编《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周昭王时,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后世俗,凡客至家者,先必献茶,此其始。茗者茶也。”老子将茶叶作为道家的礼物并纳入到礼数的范围,这是武当山道茶最早的起源,也正因如此,“道茶”一词孕育而生。后老子留下《道德经》一书,尹喜读后“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今名曰尹喜岩”(方升《大岳志略》),尹喜成为了《武当山志》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宋代《天台山赋》也有“仙翁种茶”的记载。
《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老的丹木,当然是想成仙得道者毕生的追求。自庄子阐发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诸如“仙能飞行云中,神化轻举”“老而不死”等思想观念就一直鼓舞着世间期冀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者。信奉“神仙道教”的虔诚者,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神仙传·彭祖传》),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
武当道茶与道教文化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余峰支脉绵亘于十堰市各县和襄阳市西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地处北纬36°的武当山恰巧位于中国的肺部,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四季无大风,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浓郁的道教文化,孕育了别具特色的武当道茶。
巍巍武当八百里,悠悠道茶四海香。武当道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道家千年传承道茶,贵在道茶养生之道。道家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表达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彻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现“道法自然”的理念,正如马钰一首《长思仁茶》中所写: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2009 年,武当道茶被授予“湖北第一文化名茶”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根据武当山地方历史文献记载,中国道教有悠久的饮茶养生习俗。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茶也成为道教的首选之药,饮茶与服药一致。武当道教供奉的主神是水神玄天上帝,道教有以净茶敬奉玄帝的仪式,武当道教科仪中有专门的“请水科仪”。武当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也将茶作为祭祀贡品,早期道教并无献祭仪式的记载,魏晋南北朝以后祭仪供品渐趋繁复。《迎斋上供全集》记:“供献有十种,即香、花、灯、水、果、茶、斋、宝、衣、钱。”其中“茶供养(武当道教祀神的上供习俗,又叫“供养”、“供物”,来源于古代祭祀礼仪献祭牺牲的规定),蕾蕊发新茶,白雪黄芽。卢同自古泛灵葩,赵州果老能知味,出自仙家。”
中国的茶道有数千年的历史,武当茶道的历史也有二千余年。早在汉代,一些隐士隐居武当山中,带来了饮茶之风。由于武当山地区高寒适宜茶树生长,一些隐士便在此地种茶树。唐贞观年间,茶道风行全国,当时均州太守姚简上武当祈雨成功,解了天下旱情,唐太宗便在武当山敕建五龙祠,使武当名声大振,诸多名流雅士都喜欢到武当山游览,使武当茶道有了较大发展。唐代道家茶人首推女道士李冶,字季兰,她与茶圣陆羽交厚,曾与陆羽、皎然在苕溪组织诗会,今有论者认为:就是这一僧(皎然)、一道(李冶)、一儒家隐士(陆羽)共同创造了唐代的茶道格局。宋元明三朝,接二连三大修武当,使武当道教达到鼎盛时期,也使武当茶道登峰造极。据说,当年武当山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把各地的茶艺带到武当,并在此地生根开花,使武当山地区出现了向皇帝进贡的贡茶。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起,武当道人依例采制茶叶进贡明朝宗室享用,武当山的太和茶、竹溪的梅子垭茶,都先后成为走进皇宫的珍品,这一进贡历史持续了200多年。清代文献也有武当道士爱好饮茶的记载,以品味道茶,修性养生,追求长寿之道。古武当道人还将茶道功夫作为道人的“诵课、打坐、茶道”三大必修功夫之一。民国时期武当道总徐本善所立《混元宗坛执事条教牌榜》中还设有茶头一职,专司烹茶,以供圣待客。武当山地区至今仍有不少民歌反映了当年煮茶迎宾的习俗,如其中一首《茶馆》就唱道:“盘对盘,碗对碗,掌柜开的是茶馆。开茶馆,无招牌,茶壶茶碗摆出来。毛尖茶,龙井茶,武当山上太和茶。”

2014 年,武当道茶被授予“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茶道的发展,自然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一些有关制茶的民间传说,应运而生,最著名的是“七仙女茶”。说的是均州城里一个富户,在武当山上种了一片茶园,采茶时每天早晨派七名十六岁的美丽丫环,到茶园里每人只采一片好茶叶,含到舌跟底下回到制茶的作坊里,茶园离作坊三里路,这些少女来回跑得香汗津津,舌下的茶叶早已焐熟,吐到瓷盘里由茶师端过去,放到炕热的瓷器上焙制。少女们则再到茶园采摘,如此往返,虽然工效特低,据说制出的绿茶品位特高。每次贵客来到,富翁取出七片荼叶放入茶碗中,由于茶叶吸收了少女的精灵聪慧之气,冲上滚水后碗里便冒出七股白烟,白烟上升到三尺高便凝聚不动,幻化成七片云朵,云朵上幻化出七位仙女翩翩起舞,被誉为“七仙女茶”。据传,当年大修武当的几位总指挥隆恩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侍郎郭醚等人,都喝过这位富翁的七仙女茶,而且赞不绝口。这虽是一个传说,却道出了制茶的讲究。
武当制茶工艺确实十分考究,春季里每日早晨艳阳初照,露水刚干,采茶人就背起茶篓进茶园,一般是伸出三个指尖采茶叶,有的采摘雨前毛尖,只能用两个指尖,采到的茶叶向后扔进背篓。茶叶采回来,先是上锅杀青,杀青后进行揉搓,这道工艺可以定做什么花样的茶。做环子茶,这时就要编环;做米茶,这时就要搓粒;做雀茶,这时就要抻片。揉搓后再放到炕锅里焙茶,焙茶的火候十分重要,焙嫩了茶不出味,焙老了茶出红汤,制茶师傅的本事大小,在焙茶中一检验便知。炒茶焙茶,都要求烧银炭火,因为茶叶的吸附力极强,烧柴火的烟气,若操作不好就会被茶叶吸去。银炭火只发热,不冒烟,避免了茶叶吸收异味的危险。绿茶焙好后,要乘热打包,以免回凉吃潮。有的人为了防止茶叶吃潮,还把吸潮的银炭用绵纸包裹几块,放置茶叶中。还有人把龙黄包绵纸放到茶叶里,龙黄的臭味不但不被茶叶吸附,还能清除茶叶中的其他异味。
武当绿茶分春茶和秋茶,当然也有冬茶。冬茶最金贵,但由于太伤茶园,极少有人制作。秋茶也好喝,但香头不及春茶。春茶好喝难保管,到了夏季,天气变热,春茶就要走味,绿色减退,香味降低。旧时为了保鲜,人们把春茶放到通风透气的窗口,然而夏季的热气是无孔不入的,绿茶的鲜味保得了一时,却不能保过炎夏。如今有了冰箱,人们想出一招,把春茶包成若干包,放进冰箱冷藏,让春茶冬眠,想喝的时候拿出一包,春茶苏醒来,其色其香其味不走样,人们可以一年四季喝春茶。
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鄂西北山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大量的野生茶树,但由于开发困难,历史上茶园面积很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茶叶生产,当时茶园面积达16万亩,产量占全省的6%。武当山所处的十堰市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区位优势,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茶叶生产优势产区和湖北省高香型绿茶产区,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武当山八仙观茶场也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有机道茶之乡”,竹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有机茶之乡,竹溪县被确定为全省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以及道茶文化底蕴加持,使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十堰特色食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
近年来,在十堰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堰市整合茶叶品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综合开发,茶叶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09年,“武当道茶”荣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2014年6月20日至21日,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长朱保成出席“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十堰座谈会,期间他代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正式授予武当道茶“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2014年12月12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向全球独家发布,其中农产品方面,湖北省十堰市“武当道茶”以40.65亿的品牌价值和833.33的品牌强度进入全国农产品前三强,位居农产品第三位,居茶叶品牌之首。2015年6月,“武当道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十堰市茶叶基地面积目前已达72万亩,各类茶叶企业300多家,开发了以绿茶为主,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多酚等六大系列80多个产品。茶叶已成为十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2020年,十堰市力争拓建茶叶基地达到10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茶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努力把武当道茶打造成驰名中外的茶品牌,把十堰建成名副其实的“武当茶谷”。
作者:王磊 杨媛媛
来源:档案记忆. 2020(05)
山海经里关于茶的典故
武当道茶的起源和发展[山海经里关于茶的典故] 创建时间:2022-08-04 09:01:00
很赞哦! (3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标签云
-
普洱
普洱茶
茶叶
绿茶
古树茶
口感
红茶
品质
白茶
生茶
饮茶
颜色
喝茶
香气
产地
乌龙茶
茶树
春茶
名茶
龙井
发酵茶
黑茶
色泽
青茶
品茶
毛尖
龙井茶
铁观音
黄茶
起源
养生茶
武夷岩茶
制作方法
中茶
菊花茶
制作工艺
普洱生茶
云南普洱茶
普洱熟茶
毛茶
茉莉花茶
散茶
太平
毛尖茶
莓茶
半发酵茶
眉茶
安吉
柠檬茶
福鼎白茶
正山小种
该如何
砖茶
高山茶
野生茶
明前茶
祁门红茶
有机茶
安化
沱茶
铁观音茶
云雾茶
工夫茶
普洱茶生茶
生态茶
滇红茶
安吉白茶
单丛茶
金骏眉茶
秋茶
西湖龙井茶
大红袍茶
玫瑰花茶
碧螺春茶
中国名茶
单枞茶
安化黑茶
工夫红茶
苦丁茶
苦荞茶
六堡茶
枸杞茶
冰岛茶
水仙茶
花草茶
肉桂茶
都匀
普洱茶熟茶
保健茶
台地茶
荷叶茶
茯茶
茶青
武夷山岩茶
小罐茶
凤凰单丛茶
福鼎大白茶
正山小种红茶
七子饼茶
姜茶
冰红茶
毛峰茶
都匀毛尖
大益茶
凤凰单枞茶
武夷茶
烘青绿茶
竹叶青茶
雨前茶
金骏眉红茶
雪茶
茅台
苦茶
隔夜茶
大叶茶
庐山云雾茶
锡兰
银针茶
金银花茶
桂花茶
雀舌茶
富硒茶
柠檬红茶
蒙顶山茶
决明子茶
蜂蜜茶
蒸青绿茶
大麦茶
红楼梦
日照绿茶
老班章普洱茶
薄荷茶
大益普洱茶
锡兰红茶
红枣茶
金花茶
青砖茶
下关沱茶
千两茶
英德红茶
雨花茶
花果茶
荞麦茶
都匀毛尖茶
蒲公英茶
台湾茶
黄芽茶
冻顶乌龙茶
黑苦荞茶
陈皮茶
崂山绿茶
凤凰茶
柚子茶
三道茶
安徽茶
台湾乌龙茶
功夫红茶
山楂茶
洛神花茶
湖南黑茶
太平猴魁茶
桑叶茶
小叶苦丁茶
枸杞菊花茶
代用茶
茉莉茶
毛尖绿茶
政和白茶
寿眉茶
杜仲茶
八宝茶
英式下午茶
蒙顶茶
崂山茶
祁红
柑普茶
牛蒡茶
红糖姜茶
黑乌龙茶
瓜片茶
南京雨花茶
虫屎茶
天目湖白茶
径山茶
六安瓜片茶
斯里兰卡
立顿红茶
老鹰茶
台湾高山茶
福建乌龙茶
茶叶绿茶
湖南安化黑茶
护肝茶
三得利乌龙茶
恩施玉露茶
红枣枸杞茶
雪莲花
西山茶
菊花枸杞茶
英山云雾茶